国旗下讲话 —— 说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筑文化根基
高二(16)班 郑丹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16)班的郑丹婷。
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时,我们心中总会涌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份热爱,不仅藏在我们每天注视国旗的眼神里,更融在我们脱口而出的每一个音节、笔下流淌的每一道笔画中。而今天我所要演讲的主题是——“说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筑文化根基”。
普通话,是连接你我的文化金桥。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它早已超越了“交流工具”的范畴。课堂上,我们用普通话朗读《沁园春·雪》,才能真正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校园广播里,播音员用标准的普通话传递早间新闻、分享诗词美文;当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用普通话讨论课题时,方言的隔阂悄然消散,思想的火花热烈碰撞。更重要的是,普通话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当我们用它吟诵唐诗宋词,用它讲述长城的故事,本质上是在把中华文明的密码,通过清晰的语音传递给世界。
规范字,是镌刻文明的民族基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撇一捺都藏着文化的基因。作业本上工整的“横平竖直”,不仅是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汉字的尊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书写错误,实则可能让文字承载的意义跑偏。汉字的演变史本身就是一部微型中国史:从甲骨文的象形表意,到楷书的方正端庄,每一次笔画的调整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我们写好规范字,就是在延续这份历史的脉络。
共筑文化根基,从每一个细节开始。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你在宿舍主动用普通话和室友聊天,而不是只说方言;当你听到同学把“挫(cuo第四声)折”念成“cuō折”时,轻声提醒一句——这些瞬间,都是在为文化根基添砖加瓦。五十六个民族因普通话而心意相通,上下五千年文明因规范字而代代相传,我们作为高中生,既是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传播者。
此刻,国旗仍在风中飘扬,它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尊严;而我们口中的普通话、笔下的规范字,正是这份统一与尊严的鲜活载体。当我们用普通话讲述长城的故事,用规范字书写故宫的传奇,用标准音传递敦煌的壁画,用横撇竖捺勾勒兵马俑的威严——民族的文化根基定会更加坚固,中华文明的光芒也将更加璀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 | 谭德江 审核 | 李 强 签发 | 谭世成
通讯地址: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信陵镇白土坡社区兴东路8号 邮政编码:444300
Copyright@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www.bdxy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