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 —— 以书籍为梯,与经典同行
校长助理 向丽
同学们:
今年是第30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是我校第三届读书节活动。站在飘扬的国旗下,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以书籍为梯,与经典同行”。
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阅读不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而是一场青春的觉醒之旅;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照亮我们前行方向的精神火炬。如何让阅读真正成为生命的底色?
一、阅读的意义:在方寸之间触摸永恒的星空
阅读是跨越时空的精神远征。杨绛先生曾将读书喻为“隐身的串门儿”,我们可以“隐身”进入到任何一位我们喜爱的学者的世界中,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聆听他们的教诲,与先贤对话,向宿儒求教。当我们翻开《论语》,便能与孔子共悟“见贤思齐”的修身之道;当我们捧起《史记》,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情怀仍激荡人心;当我们沉浸于《平凡的世界》,触摸孙少平在困顿中对知识的渴求;当我们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见证拜占庭学者冒死抢救典籍的壮举,这样的精神对话,胜过万语千言。这恰似在精神宇宙中构建星系——每读一本经典,便为灵魂点亮一座灯塔。
阅读更是滋养心灵的深度修行。与书为友,我们便能在潜移默化中靠近书中的智慧与美好,让自己的灵魂也沾染那一抹书香,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苏轼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睿语,曾国藩有“读书可变化气质”的箴言,叶嘉莹有“诗词研读慰平生”的坚守。读书就像给心灵浇水施肥,能让人充实,让心灵得到滋养,这是个人“最简单的修养方法”。一个人读书越多,身上的戾气就会越少,就会越从容,越淡定。读书的人,都气质不凡,高贵儒雅。正所谓“近道者德,近规者范,近智者慧,近文者雅,近仁者义,近圣者贤”。
二、阅读的方法:让智慧之光照亮求知之路
首先,我们要充分做好时间规划。高中学段时间紧张,但我们可以充分规划与利用。我们可将阅读嵌入到学习节奏中,学《赤壁赋》时,同步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让课本里的诗文“活”起来;学《祝福》后,对比阅读《呼兰河传》,理解不同作家笔下的女性命运书写。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课间读几页散文,午休时看一篇科普短文。同时,也要规划好整段阅读时间,每月抽出特定时段深入阅读一本经典,让阅读成为生活常态。
其次,充分运用阅读技巧。一是注重主题式深挖:如用半年时间专攻“宋代文化”,读《东京梦华录》看市井繁华,诵苏辛诗词感受文人风骨。二是注重“三色笔记法”:黑色摘录经典,红色批注感悟,蓝色勾连现实。注重输出式转化:读完《活着》,尝试给福贵写封信;看完《三体》,用物理课知识绘制"黑暗森林"模型。知识只有经过咀嚼反刍,才能化为血肉。三是注重深度阅读。对于经典书籍,不能浅尝辄止。比如读《红楼梦》,第一遍了解情节,第二遍品味人物性格塑造,第三遍分析家族兴衰背后社会意义。此外,阅读要多样化。文学作品提升人文素养,科普读物培养科学精神,哲学书籍启迪智慧。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书籍,才能全面发展。
同学们,在这个短视频充斥眼球的时代,能静心读书是一种珍贵的品质与能力。当书页翻动的声音胜过屏幕滑动的喧嚣,当思想的碰撞激荡出青春的回响,这便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把“我要读书”变成“我在读书”,让行动撕掉拖延的标签,让书香沉淀为青春底色。让我们以书籍为梯,在攀登中触摸文明的脊梁;与经典同行,让五千年智慧在我们的血脉中生生不息,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永远跃动着书香中国的青春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 | 谭德江 审核 | 李 强 签发 | 谭世成
通讯地址: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信陵镇白土坡社区兴东路8号 邮政编码:444300
Copyright@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www.bdxy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