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岗位能手】范萍老师在爱与智慧的土壤里生长:一位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

--记巴东一中第五届“青年岗位能手”范萍老师

 

 

讲台上,她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课堂里,她不满足于标准答案的简单复制。范老师的高中生物课堂,是一片充满惊奇与温情的生命花园。在这里,知识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体验;学习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充满欢愉的发现之旅。"教育首先是爱的艺术,其次是思维的科学。"这是范老师在课堂、课外兴趣活动以及心理辅导中始终践行的信条。 

 

 

她的课堂充满欢乐,是体验与思辨的交响曲。她善于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的体验,比如,用彩色黏土塑造细胞结构,用生态瓶观察微观世界,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体验让学习和记忆变得欢乐,然而,她的课堂远不止于欢乐的体验,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讲解自然选择理论时,她不会止步于达尔文的经典论述,而是抛出问题:"如果长颈鹿的长颈是其祖先努力伸脖子的结果,那么运动员的后代会天生更强壮吗?"一个简单的设问,点燃了关于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深度讨论;在讲解实验时,她会追问:"这个结论的实验证据充分吗?是否存在其他解释?"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她的引导下,生物知识不再是静态的结论,而是思维的磨刀石,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生物学知识,更是思考世界的方式。

她指导的生物研究性学习与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打造了个性化发展的沃土,在这方沃土上,每一粒种子都被赋予了破土而出的勇气,最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绽放。范老师带领的研究社团敞开怀抱,欢迎好奇心满满的同学们。看,那个蹲在校园角落的身影,正用放大镜探寻土壤里隐秘的微观宇宙;而窗台边专注的少女,则在古旧的医书与现代文献间架起桥梁,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草木智慧。范老师常说:"教育不是修剪枝叶的剪刀,而是托起梦想的阳光。"在她的守望下,那些看似稚嫩的探索,终将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她像一股清泉,涤荡学生的浮躁与焦虑,守护着他们纯真的本心。她以显微镜般的细致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用极致的耐心解码他们的困惑与渴望。当发现班上有学生因家庭或其他问题而变得沉默寡言时,她常私下询问,或不动声色地鼓励;面对因成绩波动而心绪不宁的学生,她不会简单说教,而是借讲解植物发育时巧妙引导:"植物只要努力获得阳光,积蓄力量,都能顺应自己生长的节奏,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课间时间,范老师的办公桌旁,时而有人诉说着学业的压力或者成长的迷茫。范老师从不会匆忙给出答案,而是像观察细胞分裂一样耐心等待,在恰当的时机借助自己的经验或朋友的例子给予建议与引导。范老师深知:每一株幼苗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的眷顾、雨露的倾听,与风雨中的温柔扶持。

 

在标准化考试大行其道的今天,范老师坚持着她的教育理想:让学生在爱中获得安全感,在快乐中保持求知欲,在思考中建立独立性。她的学生或许不会都成为生物学家,但必定会成为热爱生命、善于思考的人。这,正是一位真正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最宝贵的礼物——在知识与智慧、理性与温情的平衡中,获得自由生长的力量。当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学习便成为一场向着光明的成长。 

创建时间:2025-04-15 11:25
浏览量:0

编辑 | 谭德江     审核 | 李   强     签发 | 谭世成

首页    党群建设    共青团    【青年岗位能手】范萍老师在爱与智慧的土壤里生长:一位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
收藏